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计划、总结
(一)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A任教学科教材分析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B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C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D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E教学进度安排
F课外辅导与教学实习。有实习任务的科目教学计划后应附实习计划,并对完成教学实习需要购买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写出请购单。
2、教学计划定稿后,必须在开学第二周周末前上交教务处。
(二)教学工作总结
1、教学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A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B任教班级成绩统计。
C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
D教学失误及原因。
E改进措施及今后教学工作的设想。
2、教学总结在每期放假前一周内交教务处。
二、备课
1、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一般每节课一个教案,两节连上的课可以只备一个教案。
2、每个教案必须有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进程等内容,鼓励写教学后记。
3、复习课也应有复习教案,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融会贯通,教案的形式可以灵活一些。复习题、考试试卷每套在统计时作2个教案记。
4、实验实习操作课(含上机课)应有一个简单的教案,内容包括内容、目的、要求、用具及基本进程。
三、上课
(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基本规范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前要熟悉教材和教案,准备好上课用的教具。
(2)预备铃响后,教师必须及时到教室门口候课,并进行课堂组织工作,尽快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3)教师要仪表大方,举止庄重,行为规范,板书工整,有条理,教学语言严谨,脉络清楚,倡导讲普通话(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用普通话上课)。
(4)教学目的明确,寓德于智之中,讲课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散难点,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要贯彻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要充分体现“双主体”原则,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程序
(1)复习导引;(2)讲解新课;(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
(二)实验实习课基本规范要求
1、备好课,充分作好实验实习的准备工作。
2、实验实习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实验实习的内容、目的、要求、操作要领及纪律和安全措施,并合理分好组。
3、实验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抓好演示、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小结归纳等环节。除上机课外,学生应有实验实习报告。
(三)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体育课必须有教案,并按体育课的特点备课。
2、每节体育课(在教室内上理论课除外),教师必须集合学生整队,讲清本节课的内容、目的要求、操作要领并做好准备工作。
3、体育课结束,教师集合学生整队,对本节课作出小结。
四、作业批改
1、布置、批改标准。周课时四课时以下:每周批改作业不少于一次,四课时以上每周批改作业不少于两次,实验实习课每次布置批改实验报告一次(电脑操作课不作要求)。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作文批改应有眉批、尾批,其它作业批改应注明对错和适当改错,实验报告、实习总结应有“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类别标志。批改必须全批全改。
五、考试考核
1、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做到难度适中(针对多数学生),符合双基和培养智能的要求,并认真组织考试和严格执行监考纪律,端正考纪考风。
2、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由教务处与各专业教研组共同组织实施。每个专业都必须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及过关考核标准。技能考核应分阶段性和终结性两类。平时(期中、期末)进行阶段性考核,学科结业进行终结性考核。技能考核不过关的学生,必须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后补考。凡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
3、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单元测试、考核工作,测试试卷必须交一份给教务处存档备查。
4、学生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按20%、30%、50%计算。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实习、单元测验及各种考核成绩。优秀率、及格率以学校组织的考试为准。
六、教研教改
1、单周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应在开学后两周内将本组的教研活动计划交教务处。
2、教师之间应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月听评课不少于4节。由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教改课无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和评课。
3、鼓励教师自学成才、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
七、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1、上机课课时系数为0.8,其他课时系数为1(体育课含两操在内)。
2、跨头上课的每夸一个头,每周加课时1节。
3、各岗位及各科的标准工作量(节/每周)定为:校长室领导为4;各处室主任(含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为6,副主任及干事为8;其它教师为12。超过此标准的为超课时,按规定享受超课时补助。
评价、检查及奖罚措施
一、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
1、对教师的考核评分采用分值量化法,即每个教师的基本分为100分,每期考核实际得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2、对教师的考核评分主要从政治思想表现、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工作量、工作实绩等方面综合评价。各部分的分值分别是:10、20、20、10、40。
3、各方面的考核办法是:
(1)政治思想:不参加学校统一举办的政治学习每次扣2分,扣完为止;因违法乱纪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处分,该项分为0分;有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如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等,该项为0分;其它有违师德的不文明行为每次视情节扣1-3分。
(2)敬业精神:迟到早退1次扣0.5分,不参加例会、教研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每次扣1分,旷课1节扣2分;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合理工作每次扣2分;在教学常规方面工作不认真,每发现一次(以教务处及政工处检查为准)扣2分;在学生面前讲不利于学校团结,不利于稳定学生的话,有损教师形象,每次扣5分。以上扣分扣完20分为止(签到按签到制要求进行扣分)。
(3)业务能力:业务能力主要考核教师能否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分不胜任、胜任、优秀三等。每月由教务处组织学生评价一次,每期由校长室组织群众测评及学校行政领导测评一次。学生全期的平均评价分、群众测评分、领导测评分分别占40%、30%、30%。最后得分按10分制7分以下为不胜任、7-9分为胜任、9分以上为优秀。
(4)工作量:完成标准工作量为10分;没有完成标准工作量按完成的比例得分。
(5)工作实绩:主要从教学常规、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成绩三个方面评价。
A教学常规(20分):教案每少1个扣0.5分,教案不合要求每检查发现1次扣1分;上课不管学生,纪律差,每发现一次扣1分;作业批改不达要求每发现1次扣1分;听课每少1节扣1分,造假听课每发现1次扣2分;监考对学生要求不严,每次扣2分;计划总结不交每个扣2分。
B教学实绩(20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占10分)为好、中、差分别得9、7、5分;参加上级组织的统一考试及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与可比的学校及本校教师比好、中、差分别得9、7、5分。
C教研教改: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竞赛或发表论文获奖按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的分数为:1、2、3分,3、4、5分,5、6、7分,7、8、9和10分(国家级一律为10分)。
二、检查办法
1、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及敬业精神每月由政工处检查评比一次,全期汇总。
2、教学常规检查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实施,每月一次;同时教务处每月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测评一次。
3、工作量和教研教改成果由教务处每期统一评价一次。
4、教师的考勤由政工处进行,每月公布一次结果。
三、奖罚措施
教师的学期考核得分是教师评先、评优、晋级及评定期末奖的主要依据,记入教师个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