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走在荟萃楼前,望着参天的梧桐木叶,不禁想起了第一次走过这里的场景,那还是大一的时候。转眼已是2013年,我想四年以来,荟萃楼前的老树一定更加葱郁了,清沁的二月兰簇拥着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散缀在绿草丛中,像是一颗颗蓝色梦想,蓄势绽放。
站在大四的末尾,总是会在晨旭熹微抑或是夕阳初照里信步于校园,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挚爱和不舍。曾经在这里有过失败、成功,挫折、荣誉,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刻骨铭心。而怀想2009年的那个七月午后,阳光透过窗帘漫洒在身上,我点击着鼠标,最终确定了这个地方,那时,谁也无法预知大学四年会有怎样的故事。
翠屏山下,像海浪一样的声音
在南航的第一堂大课,我想应该是入学初的军训。在那段与烈日作抗争的一个月里,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
初来乍到的一群少年,有时会为了引体上升比赛里的名次咬紧牙关互不相让,有时会为了连队的荣誉迅速拧成一股团结的力量;而后来,我们在骄阳下直视前方,在蓝天下放歌高唱,在大雨中互相扶持,有一个声音开始悄然在心中作响:我们都是南航人。
再后来趴在绿茵场上闻到阳光的味道,心跳贴着这块土地,左手是亲切的南航校园,右手是高昂的翠屏青山。是的,翠屏山下,我们曾来自五湖四海,四年之后,如今早已亲如一家,那一排排如海浪般潮涌的声音,正是一个个梦想的开始与到来。
秦淮道上,汽车在曲折中穿行
大二是大学里最关键的一年,大二下学期我幸运地成为“南航十佳青年”。我想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从进南航之前对于梦想就有所准备。不管怎样,“十佳”是南航赠予我的又一份难忘的大学记忆。而正是忙碌奔波的大二,让我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母校南航的勤奋与坚持,经历大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未来的路更加清晰了,那个过程,是锻炼,是感动,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那个五月,我们经常乘坐校车往返于江宁校区和明故宫校区之间。我最习惯的是坐在校车右侧靠窗户的位置,静静地透过玻璃观望南京城的御河城郭、屋宇槛阁。当巴士行驶在十里秦淮的高架上时,整个南城尽收眼底,斑驳的明代城墙背靠着现代都市繁华,像是一种距离被拉近。这距离是明代与当代的距离,是汉水与淮水的距离,校车绕着高架一次次迤逦而行,悄然拉近了我这个出生于吴头楚尾的他乡学子与金陵这座古老城市的距离,而这正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东华湖畔,梦想与现实的倒影
进入大三,我便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在中山北路原国民政府旧址等地给中学生讲课,主要是文学和历史,一来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另则是为了抓紧时间锻炼自我,时光荏苒,不觉已经快两年。我常给学生们讲到咱们南航有一个东华湖,湖水溯于明朝,倒映着六百年的悠悠岁月,也倒映了代代南航人的梦。
今我来思,恍然如故,大一写《南航赋》的时候,我就曾蹲坐在东华湖畔,静静地望着水中自己,“四年后再见,不要负了时间”。如今竟真的要兑现,内心还有些紧张,也许现在尚不足整四年,但也快了,回想走过的路,我很珍惜自己在这里拥有过的那些经历。南航让我们累挫过沮丧过也狂喜过,迷茫过失落过也振奋过,但究是让我们在梦想与现实的重重矛盾中逐渐收获成长。
在南航的四年,是我从寻找到追赶个人理想的四年,这算是一名普通南航学子的“小梦”。我想在南航的每一分钟,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在实验室的示波器中,在翔宇路的梧桐树下,莫不有无数个“小梦”在落地生根、蓄势绽放,而无数个“小梦”终究是要汇聚成一个“大梦”,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南航梦”。我想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今后我们大家身处何地,“南航梦”都会烙印在我们心里,因为南航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终身背景。